夏日蝉鸣悠长,济南历城洪家楼街道各社区的暑期课堂里格外热闹。为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阵地作用,进一步延伸服务触角,这个夏天,各社区别出心裁,用一场场别开生面的暑期活动,为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注入了动手的乐趣、文化的甘霖与精神的滋养。
做手工,指尖下传匠心承巧思
木栅栏变身花盆、小纽扣拼出彩虹、轻黏土捏成未来城市……这个暑期,洪家楼街道各社区组织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,引导青少年用巧手承巧思,在指尖翻飞中感受不一样的快乐。
在鑫达社区,专业手工老师细致讲解色彩搭配与装饰物粘贴技巧,孩子们则按照各自的喜好,组装成一个个独一无二的木栅栏花盆,装满了各色鲜花。
走进海蔚社区,又是一般别样景象。各色超轻黏土在桌上一字排开。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,孩子们很快变掌握了“捏、揉、粘”的技巧。憨态可掬的小动物、五彩斑斓的花朵、未来城市的奇妙模型等充满奇思妙想的作品从孩子们的指尖绽放。
纽扣课堂上,孩子们则专注于排列、粘贴,让一个个小纽扣在排列组合下化身彩虹、花朵、公主裙……
在一次次专注的拼贴、一次次用心的塑造中,创造的种子正悄然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中生根、发芽。
学非遗,色彩里学技艺涨知识
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,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。在洪家楼街道,非遗文化正以斑斓色彩与鲜活体验走进社区生活,点亮孩子们的快乐暑假。
在花园北区,志愿者精心准备的PPT,将苗族蜡染的悠久历史与独特技法通过图像与影像娓娓道来,蓝与白的沉静交织中,中华文化深邃的魅力悠然展现。
洪楼广场社区则托起小小风筝的千年梦想。山东大学志愿者引领孩子们回溯风筝源流,随后小艺术家们手握画笔,在素白风筝上尽情挥洒奇思妙想。欢声笑语间,传统技艺与现代童真在斑斓色彩里欣然相遇。
花园南区的“绘脸谱传国粹”活动让京剧艺术触手可及。志愿者生动讲述脸谱奥秘,孩子们执笔跃跃欲试:一抹朱红尽显忠勇,几笔浓墨勾画刚直,一点粉白暗藏机锋——传统脸谱符号在稚嫩的笔端绽放出全新光彩。
当蜡染的素朴、风筝的明艳与脸谱的浓烈在社区空间次第盛放,非遗技艺便在色彩浸染中鲜活起来。
忆英雄,光影间见峥嵘悟精神
红色岁月,如火如歌;那些战斗英雄的故事,需要代代相传。
在海蔚社区,志愿者用木偶戏为孩子们讲述抗日小英雄的故事。木偶在志愿者手中活灵活现,孩子们看得投入,时而紧张,时而鼓掌。简单的表演,把遥远的历史变得生动可感,让孩子们明白了团结和勇敢的意义。
听完故事,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。他们用心勾勒、认真涂色,用图画表达对英雄的敬佩。待画作铺满桌子,大家互相展示,叽叽喳喳地分享自己画里的故事。
而在花园南区社区,孩子们则在动画《那年那兔那些事儿》中,了解了志愿军战士抗美援朝和科学家研制原子弹的艰辛历程。看完动画,孩子们又化身“小小红色宣讲员”,认真演绎革命故事。
一系列红色文化主题活动,不仅让青少年在寓教于乐中学习了革命历史,更激励他们珍惜当下、奋发向上。
文明实践,润泽童心。手工活动在实践中育人,非遗体验则用文化铸魂,红色教育完成价值引领。这个暑假,洪家楼街道用特色课堂践行新时代文明实践,点亮了文明薪火相传的道路。(马俊伟)